10 月 16 日,热那亚主教练维埃拉在 2025 年欧洲金童奖决赛入围者公布仪式上,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了职业感悟。从 AC 米兰起步的青涩时光,到如今深耕青训的执教生涯,这位法国传奇中场的话语里,既有对昔日荣光的怀念,更藏着对意甲年轻球员培养的深切期许。
米兰岁月:传奇身边的成长密码,是维埃拉职业生涯的起点。1995 年,20 岁的维埃拉从法国图尔梯队加盟 AC 米兰,这段看似短暂的经历,却为他 15 年的职业征程奠定了基石。“那段经历哪里是艰难,简直是天赐的礼物”,维埃拉笑着回忆,“刚到米兰内洛基地时,我像个走进糖果店的孩子,满眼都是巴雷西、德塞利这样的传奇”。在卡佩罗麾下,他并非绝对主力,却学会了 “用眼睛和耳朵踢球”—— 观察巴雷西如何用精准站位统领防线,留意德塞利在攻防转换中的跑位选择,模仿科斯塔库塔赛前分析对手的细致习惯。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,让他早早明确了职业方向:“我当时就渴望成为德塞利那样全面的中场,像巴雷西一样用智慧掌控比赛”。这种 “观察 - 吸收 - 内化” 的成长模式,也成为他后来培养年轻球员的核心逻辑。
意甲困局:“刹车” 现象下的信任缺失,是维埃拉直击的痛点。作为深耕意甲的主教练,他敏锐察觉到联赛在青训上的短板:“意大利足坛有一种‘刹车’现象,所有人都盯着眼前的三分,没人敢给年轻人犯错的机会”。这种短视思维与他在曼城的青训经历形成鲜明对比 —— 当年他执教 U23 梯队时,曼城对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福登保持极致耐心,让其从 U16 到 U23 逐步升级,最终成长为顶级巨星。维埃拉坦言:“现在的年轻球员更敢表达,没球踢会直接找教练问原因,这和我当年不敢对卡佩罗提要求的时代完全不同”。但他强调,社会变化更需要沟通艺术:“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们,要让年轻人明白自己属于球队计划的一部分,这种信任比什么都重要”。
育人之道:以西班牙为镜,以心智为基,是维埃拉给出的破局方案。在他看来,意甲需要借鉴更先进的培养模式:“西班牙是这方面的榜样,他们的年轻人与一线队距离极近,不会因身材等外在条件被过早否定”。他以亚马尔为例:“西班牙从不在意球员是否有 1 米 95 的身高,只关注其战术天赋与比赛智慧”。而在球员成长中,心智成熟度被他放在首位:“在曼城时,我首先观察年轻球员的场上心理表现 —— 丢球后是否积极回防,队友失误时是否主动鼓励,这些比技术更关键”。他直言,意甲从不缺天才,热那亚梯队里就有多名潜力新星,“问题在于俱乐部是否愿意给他们空间,让他们在实战中兑现天赋”。
传承之责:从球员到教练的初心延续,彰显着足球精神的传递。如今的维埃拉,正将米兰岁月的收获付诸实践。在热那亚,他要求青训教练 “把培养人放在赢球之上”,甚至主动给年轻球员创造机会 —— 上赛季联赛收官战,他派上 18 岁中场新星加里波第,后者贡献助攻后坦言:“维埃拉教练赛前告诉我‘大胆去踢,错了算我的’,这种信任给了我勇气”。他始终坚信,培养年轻球员需要牺牲精神:“俱乐部要愿意放弃短期成绩,教练要承担试错风险,就像当年卡佩罗允许我在训练中模仿德塞利的动作一样”。
从米兰的青涩少年到青训导师,维埃拉的身份在变,但对足球的赤诚未改。他的话语,既是对意甲青训的警示,更是对年轻球员的期许。正如欧洲金童奖所承载的意义,足球的未来,永远属于那些愿意等待、敢于信任的人。